共产党员网
|
返回联盟首页

湖 北 省 党 建 网 群

政治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政治理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展如何?

来源:求是网  |  发布时间:2025-10-14 18:17:0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期间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原创性概念,此后又在一系列重要场合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一经提出就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产生了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我国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加快形成,目前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开辟新空间、塑造新优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推动力和支撑力。 

  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涌现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成果。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研发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超70%。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一大批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优秀企业家、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我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全球份额从2020年的16.9%上升至2024年的近28%,跃居全球首位。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嫦娥六号首次实现人类历史上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等刷新世界纪录,航空发动机、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被成功攻克,部分领域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10位,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世界领先的优势产业矩阵。“十四五”以来,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2024年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3%,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光伏组件、锂电池在全球市场整体占有率均在80%左右。低空经济“振翅高飞”,2024年规上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5%,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成为世界唯一能够同时制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大型邮轮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累计在研创新药达4000余款,约占全球的30%。脑机接口、6G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明显提速,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数智驱动力持续释放,“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我国在全球新公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占比61.5%,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企业数量、算力规模均居世界第二;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整体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效应持续显现,智慧工厂、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迅猛发展,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01%。以通义千问、DeepSeek等为代表的国产通用大模型快速崛起,行业深度垂直应用成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能源电力、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高价值场景涌现出一批代表性行业大模型。《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数字文化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三维立体空间计算、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数字技术,向全球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呈多点突破、全面开花态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能级持续跃升,对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稳居前10位,粤港澳大湾区2025年排名上升至全球首位。西部地区新兴产业异军突起,2024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贵州为全国提供23%的总算力。中部地区装备制造集群加快崛起,安徽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领域打造科创高地,湖南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山西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3%。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2024年辽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黑龙江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8%,各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绿色生产力加快培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体系。与“十三五”末相比,我国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体系和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光伏装机规模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2024年风光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的63%,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为代表的前沿绿色技术加速落地。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建成,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全面“合龙”。全球最大碳市场建成、扩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连续4年平均增速超20%,截至2025年一季度规模超40万亿元,居全球首位,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日益畅通。 

相关资讯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437号